Intranet

報章分享

對「創新」的反思

社會廣泛談論及關注「創新」,這個詞語包含多種概念,美國的智能電話產業分析師Horace Dediu,就對四個包含創新意思的詞語(novelty、creation、invention、innovation),再作仔細的分類:

Novelty:新的東西
Creation:新,並且有價值的東西
Invention:新,並且有潛力實用化的東西
Innovation:新,並且格外有用的東西

Dediu的分類方法可能只是眾多方法之一,卻能引起我們對「創新」這個詞語的更多了解,尤其是在「使用」上的分別,似乎我們都經常思考如何使「用」「新」的「東西」,解決生活的問題,或令世界更美好。在學校的層面,學校的創新一方面可使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,或促進學校發展,另一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「創新」能力,兩者可以有關連,而本文會較多討論後者。

近年STEAM的發展蓬勃,促進了學生的「創新」能力,但任何形式的「創新」,無論是Dediu所述的四種類別,或其他分類方法,或是不同的學習領域,都涉及創造力,因此,在不同學習領域的課堂或活動中加入培訓學生創造力的元素,是很重要的。根據布魯姆學習層次的更新版本 (Revised Bloom’s Taxonomy,2001),高階思維有部分重整為評鑑(Evaluate)和創造(Create),創造包括設計、建構、或發明等行動,因此,在教學設計中,讓學生使用知識或技能於新的情景,並綜合使用各種知識或技能建構作品,從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。

在學校的實踐中,曾經見過不同學科培養學生的創造力,刺激學生的思考,當中包括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,例如英文科老師引導學生製作英語慰問卡給抱恙的老師,製作英語感恩書籤送給老師;在通識科中,學生創作電腦動畫,分析跨代貧窮的影響;STEM的課程,學生製作水龍頭節流器;數學科老師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等。整體而言,若學生能靈活使用知識或技能,多進行設計、建構或發明等學習活動,學生的「創新」能力必定會提升。

(本文刋載於星島日報的香港津貼中學議會「津中樂道」專欄,二零二三年五月八日)